近年来,我省锚定水产品稳产保供、渔业提质增效、渔民稳定增收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渔业生产和渔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持续向好态势。2022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25.1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5.31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4.8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30.3%、13.7%、35.5%。今年1月-9月,全社会渔业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58.6%,远高于全省一产固投增速,高于全国水产养殖投资增速。
渔业兴旺惠万家
“我们公司利用现有水面700余亩,开展了大水面生态养殖、循环流水槽养殖、网箱养殖和保温大棚帆布包设施养殖等多种生产模式,主要有罗非鱼和鲈鱼,年产量30多万斤,产品供不应求、销售火爆。”
曲沃县国杰渔业有限公司位于临汾市曲沃县史村镇吉许村北,董事长常胜利已经养鱼10年,11月28日,他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又新增40个养殖陆基帆布包,聘请了河南农业大学的专家当技术员,当地的乡亲们都特别愿意来渔场打工,每月至少能挣5000元工资。
“我们公司年产商品鱼120万斤,孵化鱼苗300多万尾,产值突破3000万元,利税40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京津冀地区,带动全村近三分之一的农户从事罗非鱼养殖。”山西娘子关渔业有限公司位于阳泉市娘子关镇坡底村,早在2012年就首批通过农业农村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目前,已实现种鱼养殖、鱼苗孵化、成鱼养殖、商品鱼销售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带动周边20个大小养殖场、50多个投资者、200多名从业人员,常年为养殖场户提供30多万尾鱼苗和相关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服务。
近年来,我省锚定水产品稳产保供、渔业提质增效、渔民稳定增收目标任务,印发《“十四五”山西省渔业发展规划》,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政策,在2023年省级财政预算科目中专项设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科目,省级财政支渔资金由之前的1000多万元大幅增加到3000万元,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
渔业发展迈入快车道。我省累计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29亿元,稳步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15000亩,建设以陆基池(桶)循环水养殖、大棚渔菜综合种养为主要模式的现代设施水产养殖设施设备800多套、9万立方米养殖水体,打造万亩以上大水面生态渔业示范基地4个。培育“五大行动”骨干基地21个,创建国家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3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1个。今年1月-9月,我省全社会渔业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58.6%,远高于全省一产固投增速,也高于全国水产养殖投资增速。大同市今年水产养殖面积达1840公顷,1月-10月,水产品总产量3056.1吨,同比增长34.5%;渔业一产产值7248.99万元,同比增长71.98%。
“冰海之皇”出太行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鱼虾蟹等水产品消费需求量不断增长。三文鱼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国际美食界誉为“冰海之皇”。然而,大部分山西人并不知道,离海很远的山西也产三文鱼。
“我们渔场占地面积85亩,有43个长30米、宽5米的长条池,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年成鱼500吨,年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净利润500余万元。现在正是产鱼高峰期,大部分销往山东。”80后胡进富是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人,也是山西沁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山西沁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沁水县张峰水库下游2公里处的张峰村,渔场的水源来自水库,水质优良、水温恒定,非常适合冷水鱼类的生长繁育和规模化养殖。目前该公司已经成长为集三文鱼养殖、农家乐开发、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修建有420平方米孵化车间1个,内设孵化盆28个,鱼种池10个,鱼苗池18个,以及成套的孵化设备等,还配有增氧设备、水质检测和饲料储备设施。
这里养殖的三文鱼从丹麦引进,属于冷水性高度洄游鱼类,公司从黑龙江聘请了技术员,雇用当地农民二十五六个,喂鱼、清池、分鱼,是他们的日常工作,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三文鱼在这里养到1公斤左右时销往山东,再进海里养一段时间就可以上市了。
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公司带动4个乡镇18个村253户516人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累计发放扶贫分红资金50余万元。渔业正逐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公司的运营极大地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促进了乡村振兴。
平定县冠山镇鹊山村充分利用富硒水源,建设富硒鱼生产基地,目前鲟鱼、鲈鱼等品种已通过第三方检测并取得认证。下一步,将扩大生产规模,实施标准化生产,打造阳泉的富硒鱼品牌。目前,阳泉市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项目有14个,其中3个已经投产,水体面积共计1.5万立方米。项目建成后,将安置120个劳动力就业,生产商品鱼60万斤,收入近千万元。
和谐共生利生态
“鱼产生的粪便通过微生物系统把氨氮转化成植物所需要的硝酸盐,通过植物根系吸收,从而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闭环模式。”新绛县三泉镇孝陵庄村高鹏水产有限公司“鱼菜共生”棚内,总经理李宇鹏介绍说:“鱼菜共生温室大棚养殖比传统鱼塘养殖节水90%,比普通蔬菜大棚节约土地80%,综合生产效益更高。”
在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郭家村,大片的盐碱滩地曾让当地农民苦恼不已。如今,这里分布着一个个现代化的南美白对虾养殖车间,“硝池水富含多种天然微量元素,非常有益于对虾养殖。我们采用工厂化养殖,8米见方的养殖水域可年产4批共5000斤对虾。”运城海晟源渔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啸很是骄傲,昔日的地域劣势如今变成了养虾优势。
在大同市云州区兴禾稻蟹农场,“稻在水中长,蟹在稻下游”,可谓“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在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三家村,泷山水府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运营的“鱼菜综合种养农业生产园区”,可年产名优水产品成鱼500吨,有机蔬菜150吨,园区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负责人程玉娇介绍说:“养殖尾水被蔬菜吸收利用,可减少种植肥料使用形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整个过程节水、零排放、无污染、产出高效、产品优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渔菜、稻渔、稻蟹综合种养,盐碱地水产养殖等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为我省渔业发展拓宽了空间。省农业农村厅农垦与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董健京表示,“下一步,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按照‘一水一策’要求,充分发挥大水面渔业的‘净水、抑藻、固碳、群落调控’等生态功能,打造一批大水面生态渔业示范基地,实现‘以水养鱼、以渔净水、以渔控藻’,促进渔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合理利用宜渔盐碱地资源,发展特优水产品养殖,在增加渔业产能效益的同时,实现‘以渔降盐治碱’,为国家储备后备耕地资源。”(王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