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段宝燕介绍,高端化是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核心竞争力增强、创新能力提升、由价值链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必由之路。《条例》规定,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制造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开展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政策,支持优势基础产品高端化升级,战略急需基础产品产业化突破,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制造业品牌建设、质量监管,制定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广泛渗透,已经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条例》规定,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进新型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培育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鼓励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生产活动和数字化改造升级。
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制造业绿色生产是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中之重,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动资源综合利用,鼓励发展再制造产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制造业企业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开展低碳、零碳、负碳等先进技术的研发攻关和产业化示范应用,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鼓励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园区。
融合化是通过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网络协同耦合,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制造业体系整体效能。《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制造业新业态培育,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支持面向制造业的研发设计、工业设计、信息数据、检验检测认证、人力资源、运营管理、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构建推进机制、形成工作矩阵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刘勇表示,下一步我省将采取多项举措贯彻落实《条例》,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打造现代化制造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材料产业提高钢铁、有色、建材等先进装备产能占比,推动基础材料向新材料延伸发展;化工产业促进“钢—焦—化—氢”一体化发展,适度有序布局现代煤化工项目。发展壮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推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煤机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和招引半导体、光伏、锂电等行业龙头企业。现代消费品产业推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抓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等国家级基地建设。此外,还将前瞻布局高速飞车、绿色氢能、量子信息、前沿材料等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实施制造业振兴升级专项行动。包括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数智深度赋能行动、产业技术创新行动、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发展行动、重点产业链锻造行动、特色专业镇打造行动、产业集群培育行动、企业培优壮大行动、融合支撑发展行动等。
持续增强要素保障。加大财税支持,专项资金支持制造业技术改造及转型升级,落实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强化土地保障,深入推进开发区以“标准地”形式出让工业用地。夯实人才基础,构建高层次人才供需匹配机制,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
刘勇说,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构建高效有序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融会贯通的工作矩阵。我省将通过激励与约束并重,更好地激发政府及部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