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四月的太原,半城书香,半城花香。满园芬芳,沁人心扉。
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太原举行。
郁郁乎文哉。
这是又一次弦歌不辍的文化交响。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一路奔涌而来,光芒万丈。那些如星光般璀璨的传世经典、先贤名士、壮阔山河都在温润的纸上、绚丽的屏里、大地的行吟中披光而来,照亮整个春天。
这是又一次满怀期待的阅读接力。从首都北京到钱塘江畔,从彩云之南到锦绣太原,如约而来的全民阅读大会似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漫步书香馥郁的城市乡村,风吹落的每一粒阅读的种子都在孕育生机,摇过的每一棵阅读之树都在拔节生长。
这是又一次别具魅力的地域文明之旅。何以山西?在这片素有“华夏文明摇篮”美誉的土地上,处处蕴藏着文明的密码。临汾陶寺遗址,一把书有“文”字的扁壶,将中国文字的肇始拉回到殷墟甲骨文之前,文字抑或由此滥觞。《诗经》里的晋地风物、鸟尊浓缩的青铜世界、鹳雀楼上的诗和远方、“梁林路”上的古建华章……五千年文明在这里一路光华。行走在这历史的源流中,既是人生的壮游,亦是灵魂的返乡。
读书声里是吾家。
在太原这座拥有2500余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们以阅读之名,以书会友、共沐书香。分享动人的读书故事,推荐优质的精品好书,重读王勃壮丽工巧的《滕王阁序》、司马光体大思精的《资治通鉴》、赵树理充满乡土气息的“山药蛋派”文学,探讨“培育读书风尚建设文化强国”的多元路径,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阅读是文明的标志,事关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让阅读的力量奔腾不息,是源自历史深处的自信,也是在文明赓续传承中走向未来的责任与使命。
一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关于读书的名言俗语,以及先贤们的劝学读书之道,已深入人心,成为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毛泽东同志曾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
读书,天下第一等的好事,在中国人的价值体系中,从古至今都无可辩驳。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会因为阅读,抵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月23日设为“世界读书日”,呼吁全球各地的人们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2006年,我国11个部门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2016年,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印发。2022年,“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从2014年起至今,“全民阅读”已连续12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倡导”到“大力推动”“深入推进”,再到今年的“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全民阅读已经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中央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相继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全国已有20个省(区、市)颁布了地方性阅读法规,遍及城乡的阅读空间如雨后春笋,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蓬勃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