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阅读设节、为阅读立法、为阅读举办大会、为阅读建立机制、为阅读开辟空间、为阅读营造氛围……今天,阅读不仅是读书人的事情,也是所有人的事情;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国家的事;不仅是国民成长的密钥,更是国家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塑造的基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反复谈到阅读。
2019年,在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
2022年,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写道:“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政协联组会时强调:“书香是一种氛围。”
这些对阅读的期许,言辞恳切,语重心长。
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当阅读被冠以“全民”二字,便体现出鲜明的价值导向。书香中国、书香社会、书香城市、书香校园……以“书香”为名的共识和行动,应者云集。阅读生态在潜移默化中被重塑。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3年,我国成年人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由76.3%提升到81.9%,年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由6.74本提升至8.15本。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由77.0%提升至86.2%,年人均图书阅读量由5.49本升至11.39本。
十年间,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稳步提升,阅读人口显著增加,全民阅读风尚呈现出勃勃生机。
“书香山西”的倾力打造,正是一个典型缩影。
4月17日,在一排海棠树的映衬下,以“书本”为造型的太原市图书馆显得格外明亮。早上9时许,拥有3800多个阅览坐席的图书馆内几乎座无虚席。一排排卷帙浩繁的书籍,一个个埋头读书的身影,偶尔传出书页翻动的声音,都像城市在积蓄力量。这座拥有70余年历史,建有37个分馆、8座城市书房、68座自助图书馆,每天接待上万读者的图书馆,已成为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
坐标太原市迎泽区,骑一辆单车,一个小时之内,就可以与文瀛城市书房、钟楼书院、新华南宫书店、山西省少儿图书馆、尔雅书店,一一相遇。无论走进哪一间,别具一格的阅读空间和浓郁的书香,都会瞬间涤荡身心的疲累,让人流连忘返。
远在太行山上的高平市许庄村农家书屋,坐落在花田乡舍间,常有村民们利用农闲时间来这里学习农技知识。而55座“河东书房”已如繁星般散落在运城市的大街小巷,当退休老人在这里分享《运城盐文化史》,快递小哥捧读《平凡的世界》,阅读让生活更美好变得具象而触人心弦。
近年来,山西持续增加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逐步构建起由120余座图书馆、3200余家实体书店、18800多个农家书屋组成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阅读服务体系。这些全面覆盖城乡的“馆”“店”“屋”公共阅读空间,让“时时可阅读、处处能阅读、人人爱阅读”的愿景走进现实,极大地保障了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让阅读成为触手可及的事情,让阅读日用而不觉,更多毛细血管还有待打通,那些小而美的城市阅读空间还有待注入更富生命力的源头活水,那一间一间的农家书屋还有待延伸拓宽服务功能,使其真正“用起来”“活起来”,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精神粮仓”。推动阅读服务设施形神兼备,书香才能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