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达自控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研发和生产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已取得知识产权45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50多项,被授予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
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立足“综掘技术与装备”“短壁开采技术与装备”“综采技术与装备”“辅助运输技术与装备”“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与装备”五大专业,成为我国主要的巷道掘进、无轨运输、短壁机械化开采成套技术与装备供应商。
以这些企业为代表,太原市着力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推动各类创新主体不断发展壮大,2024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2606家,高新技术企业2150家,在全省占比50%以上。
如今,科技创新的种子已在产业土壤中生根发芽,太原市正向着科技创新高地迈进。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以太原市为代表,我省累计培育有效期内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90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946家,市场主体实现量质齐升。
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
“你好,有什么可以帮助到你?”
这样的问候语,上海润迅大同基地的翟浩楠每天要重复上百次。
2021年,大同市委、市政府与上海润迅集团合作建设了“云中声谷”大数据智慧服务基地。通过“智慧服务+”模式赋能传统产业,打造数字产业孵化发展和数字技能人才协同培养的“数字大同”创新创业新引擎。
“它的落地,是大同市聚焦数字服务产业发展,推动大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成果之一。”上海润迅“云中声谷”大数据智慧服务基地行政负责人郭贵峰介绍。
上海润迅“云中声谷”大数据智慧服务基地目前在大同相继建设了5个职场,共计3200个席位。基地主要从事数据分析、数据呼叫等工作,目前承接了美团、滴滴出行、京东等互联网头部公司的数据业务。
“云中声谷”是大同市积极打造算力之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同市抢抓大模型等技术突破带来的算力需求机遇,发挥“能源+算力”优势,不断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推进以算力中心集群为枢纽,芯片、服务器、交换机、配电设施制造等产业主体向大同集聚,人工智能芯片、异构处理器、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兴产业在大同发展壮大的产业新格局,实现主导产业由“输煤炭、输电力”向“输算力、输服务”转变,产业形态由“瓦特”向“比特”转变。
从2018年首次引进秦淮数据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项目开始,大同市算力产业便开启了“拔节”生长。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投运服务器68.2万台,年用电量突破43亿千瓦时,已初步形成通用算力与智能算力相结合的产业布局。
目前,已经落地秦淮、中联、京东等算力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涵盖算力设备制造、算力服务、数据存储等领域的产业生态,算力中心累计完成投资268亿元。作为全国七个国家级标注基地之一,共引育京东物流、京东科技、抖音、上海润迅等数据呼叫标注企业67家,数据标注相关产业产值突破7.9亿元。与此同时,城市级数字底座已汇聚数据总量达55.69亿条,围绕文旅、能源、气象、交通等方面积极打造高质量数据集,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算力之城打造离不开相关人才的支撑。00后张金钰从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毕业后,返回家乡大同发展,她参加了传智教育集团承接的国家数据标注基地(大同)人才培养训练营第8期学习,具备了2D数据标注技能,目前就职于临然网络科技公司,从事2D项目和质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