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坚持以“四化”为方向引领、“四有”为经营纲领,全力组织推动一批节能项目落地,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成效。太钢2×300MW低碳节能综合利用升级改造项目1号机组自去年投运以来,机组运行稳定。截至今年6月底减少原煤耗煤量15.55万吨,约减碳29.3万吨。
以太钢为缩影,我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面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水平,加快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十四五”规划实施四年来,我省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3.1%,连续三年在国务院节能目标评价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2021年,“三改联动”在煤电行业拉开帷幕,以激发绿色低碳发展新活力。作为省内最大的发电和能源保供重点企业,晋控电力以“一厂一策、一机一策”为原则,全面启动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为企业低碳智慧高效发展注入绿色动能。“今年夏季,我们实施了供热增容改造,深度释放大容量机组的抽气供热潜能,可满足周边2000多万平方米居民清洁供暖需求,提高机组负荷率、降低供电煤耗。”长治发电公司设备管理部主任王志刚说。
我省把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工业发展全领域全过程的同时,进一步在民生领域厚植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全民节能意识和能力,推动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节约、践行低碳的社会新风尚。
“选择乘坐公共交通、骑行共享单车、驾驶新能源汽车出行,减少一次性餐具使用等,都被精准记录在个人碳账本中,并据此给予相应的绿色积分奖励。”太原市民张华展示着手机里的“三晋绿色生活”小程序。这款2022年9月上线的小程序,如今已吸引770万用户,累计减排二氧化碳近26万吨,其中85%的减排量来自“爱分类”板块。
在山西绿色交易中心,工作人员正与太原地铁的技术团队沟通数据接入。“我们计划将公共交通纳入减排场景,目前正在做数据匿名化处理。”负责人刘泽龙介绍,借助省生态环境厅400万元资金支持,中心联合商超、旅游公司等推出积分兑换服务,2024年用户量激增240万,让低碳生活理念更深入人心。
提升能源开放合作水平
践行“十四五”规划,全省深化能源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加强能源宽领域、多层次、全产业链合作,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提升能源开放合作水平。
7月29日,总投资超300亿元的华能朔州煤电与新能源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山阴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煤电项目基建工程正式启动。作为央企在晋重点项目,将极大推动山西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彰显央地合作新成效。
以开放姿态拥抱合作,我省在煤炭绿色开发利用、非常规天然气、电力外送等领域,为央企提供广阔空间;另一方面,央企凭借技术、资金与市场优势,将山西视为能源革命与绿色转型的“试验田”。截至2024年,驻晋央企资产总额突破1.5万亿元,在晋重点推进项目316个,规划总投资4571亿元。
今年9月,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如期而至。两天的时间里,多国政要、院士专家、跨国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碰撞思想、深化合作,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截至2024年,往届论坛组织签约项目总投资累计超过3000亿元。
此外,积极推动能源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晋能控股集团光伏组件、煤机装备先后出口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国家。“中国—白俄罗斯电磁环境效应‘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是电磁行业首个、山西省唯一的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强化省间能源合作,与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省市签订中长期电力合作协议,有效保障了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电力供应。2024年,全省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产品出口33亿元,同比增长199.4%。
深化煤层气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首次挂牌出让3个煤炭废弃矿井煤层气抽采试验区块;电力市场化改革领跑全国,形成“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零售市场+绿电绿证”五位一体、“省内+省间”协同运行的电力市场体系;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发布我国首个主产地煤炭交易价格指数,中价·新华焦煤价格指数成为全国炼焦煤价格“风向标”……山西一批创新性改革持续推进,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新局面加快形成。
走在排头,作出示范。面向“十五五”,我省将以更大力度推进能源革命,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彰显担当,以能源革命的丰硕成果奏响新时代的奋进乐章。
(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