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行山间,风机叶片如巨臂般随山风缓缓转动;吕梁深处,光伏板铺展成蓝色海洋熠熠生辉;矿井之下,大型智能装备精准作业安全高效……曾以“煤海”著称的山西,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能源变革。
作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锚定“十四五”规划目标,深化“五大基地”建设,在传统能源升级、新型能源壮大、绿色低碳消费等领域阔步前行,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交出一份资源型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答卷。
五年来,经过持续攻坚,全省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3%以上,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300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0%,外送电量位居全国前列,绿电外送量保持全国第一,能源革命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
构建绿色多元供应体系
落实“十四五”规划,我省加快煤炭绿色低碳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多能互补开发,加快构建绿色多元供应体系。
“现在坐在控制室里就能操控采煤机,井下只有少数巡检人员。”在晋能控股集团塔山矿调度中心,信息化管理部部长陈建龙指着巨大的监控屏幕介绍。这座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年产能2500万吨,自2020年启动智能化建设以来,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以煤炭智能绿色开采为基础,全省扎实推进能源供应体系多元化转型。目前,已建成300座智能化煤矿、55座绿色开采试点示范煤矿,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体系日臻成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赢。
同时,我省推进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大幅提升煤炭作为原料和材料的使用比例。太行润滑科技股份公司依托潞安独有的煤制CTL基础油资源,自主研发的浸没式液冷技术及全系列煤基润滑产品,成为展现山西能源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的重要亮点。
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成为能源多元供应的重要补充。在沁水盆地南部,我国首个薄煤层气大规模开发项目——潘河区块薄煤层气开发项目全面建成投产,输气管道犹如银色巨龙延伸向远方。作为能源大省,山西煤层气资源十分富集,全省埋深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预测资源量约8.31万亿立方米。近年来,我省加快煤层气增储上产步伐,产量从2007年不足19亿立方米,快速增至2024年的134.3亿立方米。
新能源产业的崛起让“绿电”成为供应主力。深秋的管涔山,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脊上,通宝宁武清洁能源盘道梁风电二期项目数台巨大风机缓缓旋转。“每转一圈能发10度电,5月底并网以来已发电超2500万度。”项目经理李强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新能源产业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截至2024年底,全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7507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50.71%,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能源结构实现历史性“结构反转”。
绿电通过覆盖全国的输送网络,点亮北京、上海、江苏等24个省市的万家灯火。2024年全省新能源外送电量达16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5%。其中,绿电外送75.38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
构建绿色低碳消费体系
以“十四五”规划“构建绿色低碳消费体系”为引领,我省主动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用能结构和方式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