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能力不断提升的支撑下,我省信息通信业持续深化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我省积极推动“5G+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5G融合应用广泛渗透到教育、医疗、社会治理等多个行业领域,建成5G虚拟专网1376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持续升级,全省接入国家顶级节点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1家,获发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服务机构许可证6家;累计标识注册量8530万个,标识解析量8374万次,接入的企业节点数量1409家,在区域化合作、数字化赋能、绿色化转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山西晋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全国首个煤炭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煤矿300余家。
全面赋能工业制造智能化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聚焦矿山焦化、冶金、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积极推进机器换人、固移结合,形成远程设备操控、现场辅助装配、机器视觉质检、厂区智能物流、无人智能巡检等一批典型场景。在智慧煤矿领域,智能化矿山已覆盖全省90%以上煤矿,大幅减少了井下作业人员和安全生产事故;在智能制造领域,打造了晋南钢铁“5G一键炼焦”、山西华翔集团“5G+全连接智慧工厂”、太原酒厂“5G智慧工厂”、太重轨道交通公司“灯塔工厂”等一批标杆项目,通过5G专网、人工智能和柔性自动化技术,实现工业数据毫秒级传输,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节约企业人力和管理成本,为我省推动制造业振兴升级提供了坚实数智支持。
普惠可感:勾勒数字民生新图景
“十四五”以来,我省信息通信业加快提升电信服务质量,让数字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百姓。
城乡数字鸿沟加速弥合。准确把握电信普遍服务政策机遇,聚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全面加快推进乡村地区5G、千兆光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电信普遍服务专项资金5.3亿元,历史性实现“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全省1122个巩固脱贫攻坚移民集中安置区全部实现光纤宽带和移动网络覆盖,光纤宽带网络接入率和4G网络通达率均达到100%,行政村5G通达率由“十三五”末的65%提升到目前的96%,农村固定宽带用户数从“十三五”末的233.6万户增长到337.5万户,互联网普及率显著提升。
公众出行信息体验显著提升。恪守“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宗旨,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网络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深化重点场景5G网络覆盖,以高品质通信服务护航人民美好生活和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针对交通、文旅等民生关切的重点场景,实施移动网络覆盖攻坚工程,在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新建5G基站1.7万个,实现了驿站、营地、观景区等人流密集区域5G网络深度覆盖;针对长期存在的信号覆盖盲区、弱点地区,高标准完成雁门关隧道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工程,彻底终结了该重要交通节点长达9年无信号的历史。此外,针对石太线27条隧道内信号弱、覆盖不稳等突出问题,扎实开展5G网络覆盖提质工程,系统解决了长期困扰公众出行的通信瓶颈。
智慧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围绕医疗、教育等领域打造了一批数字慧民标杆项目,为提升民生服务智慧化、普惠化作出行业贡献。在智慧医疗领域,山西省医疗数字影像云平台为省内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提供服务,支撑医疗影像数据跨机构跨区域互通共享;开展县级医院“5G+急救车”试点建设,实现“上车即入院”。在智慧校园领域,构建四级教育服务网络,打造山西大学5G双域专网,深化智慧云电脑在校园应用推广。在智慧交通领域,“5G+智慧交管”项目在临汾落地,通过北斗定位+5G物联卡实现600辆工程车轨迹监控。在智慧文旅领域,打造5G智慧景区、5G+XR导览等智慧文旅产品体系,在云冈石窟、应县木塔等景区打造沉浸式游览体验,助力文旅部门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游览体验。
如今,从太行山到吕梁山,从黄河沿岸到长城脚下,三晋大地的数字脉动愈发强劲。面向“十五五”,我省信息通信业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持续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坚持以能早则早、快人一步的冲劲抢先机、应变局,以事不避难、逢山开路的拼劲破难题、解困局,以只争朝夕、善作善成的干劲建新功、交答卷,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王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