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潞安化工集团山西新元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全国首座5G煤矿,实现了智能化开采(资料图片)。
累计建成5G基站11.5万个,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目标;千兆光网实现城市和县城全覆盖,太原、大同等7市成功获评全国“千兆城市”;全省在用算力中心机架规模达51.4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到32EFlops,综合算力指数连续两年全国第8;全面赋能工业制造智能化转型升级,打造了晋南钢铁“5G一键炼焦”、山西华翔集团“5G+全连接智慧工厂”等一批标杆项目,智能化矿山已覆盖全省90%以上煤矿……
这一组组数字正是我省信息通信业“十四五”期间跨越式发展的生动缩影。“十四五”以来,我省信息通信业系统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持续深化融合应用创新,全力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有力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为山西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注入了强劲“数智”动力。
网络强基:筑牢数字山西新底座
“十四五”期间,我省信息通信业大力实施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万兆领航‘晋’享升级”“畅联山西、信号升格”“信覆家园”等专项行动,高品质通信网络正向能源、制造、文旅等重点领域深度拓展。
截至2025年7月底,全省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32.9万个,较“十三五”末增加7万个。其中,5G基站数量达11.5万个,较“十三五”末增加9.9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33个,中部六省排第1;全省115个政务中心、163个4A级以上景区、151个交通枢纽、107所高等学校、2条城市地铁、1.5万部电梯、3400个地下停车场实现移动网络深度覆盖,2.3万公里公路铁路实现移动网络连续覆盖。5G-A基站数量达3258个,实现热点区域5G-A网络覆盖。
千兆光纤网络建设同样蹄疾步稳。全省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达77.6万个,建成7个千兆城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3011万个,较“十三五”末增加689万个。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间带宽达2600G,打通了山西与全国数据交互的“中枢神经”。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实施算力基础设施提质工程,建成山西省算力基础设施统筹监测平台,积极构建一体化算力网络监测体系。据《2025综合算力指数》显示,山西省综合算力指数全国排第8,其中,能效利用水平全国排第5,算力规模全国排第8,在用标准机架数全国排第9,环境分指数全国排第8;全省信息通信业在用数据中心47个,在用机架总规模达6.57万标准机架;城区内重要算力中心间时延不高于1ms、省内城市间3ms、到京津冀枢纽节点5ms及到其他枢纽节点20ms的高品质运力网络基本建成。
数实融合:激发转型发展新动能
“这台智能巡检机器人利用自主导航,通过搭载的可见光相机、红外热成像仪等数据采集设备,可全程模拟人工巡检,并可实时将数据传送至后台管理系统,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巡检效率,有效保证了设备安全运行。”晋能控股长治发电公司科信部主任李信介绍说。
据介绍,长治发电公司通过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结合大数据分析、私有云平台、智能机器人、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建成了智能、安全、经济、高效的升级版智能型电厂,形成了电厂自身综合竞争优势,有力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据统计,每千瓦时可降低机组煤耗1克,年节煤收益700余万元,成为百万机组智慧电厂建设的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