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临近,晋源区王郭村非遗晋王福饼制作技艺第7代传承人王秋仙的月饼工坊内,人来人往,全是来买月饼的老顾客。“只有秋仙家的月饼才香了,”村里的一位老大爷买了20个红糖五仁笨月饼,“每年都要买她家的月饼,真材实料的,就是好吃,其他月饼买回去都没人吃。”
很多人奔着王秋仙的晋王福饼来,就是为了这一口纯正的老味道。其非比寻常之处在于真材实料的馅料和独特制作技艺。
面和馅料都是熟的,混合着五谷之香,纯、厚、绵、软、酥、香。白面掺碱,热好胡麻油泼面,盆里瞬间黄灿灿地冒起泡泡来,然后猛地倒一股白酒,依次加入花椒水、转化糖浆。加白酒是王秋仙传承下来的老做法,制出的月饼口感酥脆,能保鲜更久。
今年制作工艺再度升级,老月饼又能吃出新滋味。王秋仙用饴糖、蜂蜜、白糖、柠檬一起熬制成转化糖浆。别小看这糖浆,它色泽金黄醇厚,状似蜂蜜,不会结晶。加入面粉里,能有效锁住油分和水分,回油率高,让面皮越放越绵软,而不会越放越硬。
馅料制作是晋王福饼的关键。用磨碎的油酥和红白糖打底,加入葡萄干、炒熟的黑白芝麻、花生碎、葵花仁,再添上一勺香气四溢的糖玫瑰,加入蜂蜜、胡麻油、饴糖一起搅拌,香气随着馅料的翻转散溢出来,可谓是五谷丰登、色泽诱人。馅料尝起来甜而不腻,口感丰富醇厚,极具层次感。
王秋仙说,虽然现在市面上月饼的样式和口感不断翻新,但古法传承的魅力仍然深深留存在很多人心中。在她的带动下,邻里街坊、姨姨婶婶们都加入了月饼制作的队伍当中,每年每人可增收四五千元,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王秋仙一边忙乎,一边介绍,今年晋王福饼产销两旺,自农历六月就进入生产旺季。临近教师节,一所小学向她订购了2万个月饼。她每天从早上六点忙到半夜12点,销量比往年也有增长,加班加点烤制,一天约能卖出三四千个月饼,总是供不应求。
2021年,有着近千年历史的晋王福饼制作技艺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年,王秋仙打算着手申报省级非遗。如今,儿子儿媳也参与进来,看着这门手艺后继有人,王秋仙感觉每天的日子都像月饼一样香甜。
除了五仁笨月饼,空心月饼也是山西美食文化中的一道特色美食,它与其它品类的月饼不同,皮薄内空,香甜不腻,酥脆可口。空心月饼相传五百年,享誉八百里,盛名两世纪。山西多地都有做空心月饼的传统,清徐的空心粗月饼制作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汾乡宁的千层空心月饼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王郭村三晋尚品店内的三晋英姐空心月饼作坊里,也飘出了热腾腾、香喷喷的月饼香气。5名工人身着厨师服,佩戴口罩,有的揉面,有的包馅,有的压月饼,有的烤月饼,各司其职,好不忙碌。
“三晋英姐”王英对空心月饼的传统工艺耳濡目染,又博采山西其它地域空心月饼技艺之长,很快便成了业内翘楚,制作出的空心月饼外壳酥脆,内里香软,用料考究,打破了传统空心月饼坚硬外壳的技术壁垒和圆鼓鼓的外形。王英的匠心独运,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味道,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王英笑着说:“好多人都喜欢吃我家的空心月饼,说一吃忘不了,吃了还想吃。”
已经烤好的月饼整齐排列,王英掰开一个展示,滚烫的红糖瞬间流出,浓稠油亮的糖浆上,葵花仁、核桃仁、花生仁和黑白芝麻清晰可见,尝起来酥脆香甜,口齿留香。
王英介绍,想要烤出这样的空心月饼,非常需要技术。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只有通过铁质的火炉才能烤制成功,通过烤箱烤出的月饼面皮发白,外壳干硬,完全失去了空心月饼的灵魂。
火炉最上层是一张大铁皮,用来烘焙外皮,每次可放60个月饼,月饼师傅会就烤制情况随时翻面,如此一来外皮清亮,色泽金黄。烤好外皮的月饼再放入烤架,上火、底火同时烤制,一层只能放10个,烤好一面再翻面到另一层上烤,约8分钟后即可出炉晾凉。每一道工序都离不开师傅对火候的掌握,每一个月饼都凝结了时间的积淀。按照每天8小时工作,一天约能烤出1200个月饼。
月饼最初是祭月的祭品,以月饼邀明月,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相结合,赠月饼、吃月饼,便有了在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一块圆圆的月饼,千种形态,万种滋味,仍有经典口味代代传承下来,历久弥新,人们怀着阖家团圆的殷殷期盼,不断地追寻和重温记忆的味道、乡愁的味道、时间的味道和人情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