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三章
何以西山?屏列城西、一脉青绿,山峦叠翠、溪泉泻碧,是为并州绿脉。古建琳琅、珠陈玉落,史迹繁盛、气象蔚然,是为并州文脉。赓续传承、守正创新,做强文旅、多元发展,是为并州兴脉。
“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太原人有好福气,俯仰之间,即可见秀水青山,无边光景。这山、水、城的相守相望相兴,穿越千年,于今更为深沉绵密。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趁暑气渐收、新凉初起,从太原城北端尖草坪区烈石山入,沿88公里长的西山旅游公路宛转而下,止于南部晋源区天龙山群山之巅,可尽览西山一脉锦绣风光。越山,过野,涉水,听松,访古建之华彩,寻先贤之遗韵,看今日之风流,得“西山三章”,抛砖引玉,冀此向您展现今日“锦绣太原·大美西山”风光之一面。
今天推出“西山三章”之第二篇《文哉!西山》。
天龙山佛首宿晓健摄
太原城,风华在西山。
古城太原,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中,一湾汾水穿城而过,流淌千年;城西,一道山脉绵延不绝,宛如画屏。千百年来,西山巍然矗立,延展天际线下,仿佛一个忠诚卫士,守卫着太原这座古城,也护佑着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沿着西山旅游公路,我们从老龙头景区的“烈石寒泉”出发,一路向南,快走慢读,品味西山。
文物藏青山
太山博物馆唐佛塔遗址展厅贾鹏摄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晚唐诗人留下的这首思乡之作,表明太原是一座让人难以忘怀的城市。西山在太原人的心中,就像吕梁、太行之于山西人,是一座可以倚靠的大山。
传说大禹治水前,汾河里黑龙肆虐,被后人尊为汾水之神的台骀为民除害,斩杀黑龙,黑龙的身体化作了太原西侧绵延的山脉。
质朴的太原人,赋予西山的每一段以不同的名称。烈石山、崛围山、婴山、石室山、蒙山、太山、龙山、悬瓮山、天龙山(方山)、象山、庙前山(尖山)、蚕石山、苇谷山、银牛山、黑驼山、七苦山……从上兰村汾河出水口由北向南依次排开,山山清秀,座座怀古。尤以崛围山、蒙山和龙山三座山,颇具传奇色彩。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山脚下的村民们,人人都能讲出几段大佛与寺的传说。
崛围山下,土堂村净因寺,又称大佛寺。相传汉代时,这里的土崖突然崩裂,塌陷成洞,洞内惊现土质大佛,佛高近10米,古寺因佛而得名。
龙山红叶丛中,藏着一座童子寺。传说有人见童子戏于青莲间,突然大地响动,山石崩落,有佛现身。考古发掘发现,童子寺不仅有摩崖大佛和石窟,还有一座全国罕见、现存最早的石质燃灯塔。唐代高僧玄奘曾咏诗:“西登童子寺,东望晋阳城。金川千点渌,汾水一条清。”
蒙山大佛高66.66米,有世界第二大佛之称,排位仅次于已被破坏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比乐山大佛还早“出生”162年。从北齐到元末,大佛显达800年,被毁于战火后,又被埋没600年。直到一位太原老人在地名普查时偶然发现,这才揭开了大佛的“神秘身世”。
徜徉山林间,往事越千年。遥想当年,为了成就这尊历经5位皇帝、历时24年才凿成的大佛,山里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匠人们叮叮当当的斧凿声犹在耳边。《北齐书》对当时情景亦有记载:“凿晋阳西山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夜则以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泥。”还有传说,李渊镇守晋阳时,也曾至此瞻礼,夜梦化佛,遂起兵建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