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 把面发
八方来财
万事顺遂
新年发发发
二十八 把面发
活好的面团等待时间的发酵
成为春节人们口中的香甜
仿佛是岁月在借着年关告诉你
时光漫长
不要急
日子慢慢过
岁月余香
终有回味
二十八,把面发,这是中国北方地区一项重要的传统民俗,旧时没有现代便利的发酵粉,所以人们就会在腊月二十八这天把面发好,为第二天做全家人在过年期间的主食做准备,同时,这也是因为旧时习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如今仍有一些家庭保有自然发酵的习俗,因为“八”与“发”同音,寓意财运亨通,人们希望把面发好了来年可以财源滚滚财运亨通、招财进宝。
打年糕 贴花花
除了发面,腊月二十八,南方还有打年糕的传统,因为“糕”与“高”谐音,过年吃年糕含有“步步高”的美好寓意,所以吃年糕也成为了中国人过年的风俗之一。
腊月二十八,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窗花、贴春联,“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人人耳熟能详的著名诗句中,“桃符”指的便是春联。
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年画,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
山西人过年,年画可谓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早在宋金时,山西的平阳、绛州就是中国木版印刷的中心,平阳木版年画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画面灵动,寓意美好,这些年画不仅仅是一幅幅图案,更是对丰收、平安和幸福生活的美好祈愿。
每一个年俗都有属于它的故事,发酵时的等待,打糕时的专注,版画的每一次着墨,时间、味道、山水、花鸟,无一不在寓意来年的五谷丰登和平安顺遂,岁末年初,它们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希冀,串联着人们的心灵,承载着民间的欢愉与期盼,与我们一起迎接新一年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