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报告明确,强化财力统筹,集中财力保障重大战略。即编制5张大事要事保障清单,安排806.7亿元支持我省转型发展、教育科技和人才支撑、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战略任务。同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力拓展政采智贷业务,安排40亿元深入实施高等教育“百亿工程”。
促进转型发展。2024年,省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在20亿元的基础上,规模再增加5亿元。支持煤炭、钢铁、焦化、有色、建材、传统制造等加大技术改造提升力度,支持引进和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支持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支持加快发展信创、半导体、光电子信息、智能终端等核心产业,支持中小企业上规升级、规范化股份制改造和“专精特新”发展等。
稳投资促消费。2024年,完善财政性资金竞争存放指标体系,引导撬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大事要事”。借助各种基金、开发性低息贷款、融资担保等金融工具,吸引更多金融资本和民间投资流向重大项目建设。同时,落实好国家及我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系列政策,提振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结合实际研究出台消费补助、消费信贷、门票优惠、企业奖补等扩大消费政策,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
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2024年—2027年,累计筹集资金102亿元,支持全省建设100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10000个以上村实现提档升级。安排资金1.9亿元,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明显的市县进行奖补。支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稳定实施种粮农民补贴政策,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适当提高高标准农田财政亩均投入标准,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安排省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27.58亿元支持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足额安排省级资金50.54亿元,全力保障“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持续保障水利领域资金投入,完善重点生态区、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等。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设立山西省艺术基金,支持打造文艺精品。安排奖励资金3.45亿元,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创建及重大文旅康养项目建设。安排专项资金3.16亿元,加大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支持力度。全力支持加快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
支持改善民生
织密幸福之网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政府筹集的每一分钱都来自社会公众,花出去的每一分钱也关系千家万户。翻开预算报告,多项政策部署,传递着民生温度。
2023年全省民生支出5001.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8%,增长7.2%,增支337.2亿元。2024年全省财政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民生支出规模将进一步增加。
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落实“四个不摘”“一个不变”要求,切实加大衔接资金投入力度,2024年预算安排省级衔接资金投入超过32亿元。省级继续安排10.22亿元,支持脱贫人口增收若干政策落地落实。在中央安排3.8亿元基础上,省级配套安排1.14亿元,支持760个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看就业,大力拓展市场化就业渠道,统筹运用税费减免、社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多渠道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支持国有企业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稳定扩大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规模,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促进就业、提高收入作用。2024年省级安排就业专项资金1.34亿元,包括就业专项资金、就业创业示范项目及创业项目类补贴补助、公益性岗位补贴、高技能人才培养补贴等。
看医疗,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全力支持实施“建高地、兜网底、提能力”强医工程。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人均89元提高至94元,推动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看社保,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28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36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增加30元。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7.4亿元,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低保和困难家庭保障扶持措施,探索建立“政府救助+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安排足额资金支持办好15件民生实事。
此外,我省将建立健全重大民生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建立与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相衔接的民生支出清单管理制度,强化民生事项事前论证评估,规范履行民生支出责任,确保财政当期可承受、长远可持续。(任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