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任务夯
实资源保障基础
保护土地、森林、水、草地、矿产等自然资源,并推动其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是自然资源部门的重要管理职责。2025年,我省自然资源部门将围绕这些内容继续展开工作。
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其保护工作至关重要。“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千万不能突破,也不能变通突破。”全省将继续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将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数量等纳入考核重点,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同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进行约谈,对任务完成出色的重点地区给予补偿,并出台耕地保护经济奖惩政策。
高质量推进耕地保护,多维度统筹兼顾。通过编制全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优化耕地布局,有序推进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针对永久基本农田中的不稳定耕地,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原则进行优化,促进耕地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在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上,改革管理方式,拓宽补充耕地渠道,今年计划新增补充耕地7万亩以上。此外,加强资金管理,开展占补平衡专项整治回头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升督察执法质效,坚决遏制破坏耕地行为。
土地要素保障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提高土地要素精准保障能力,各地全面推进综合供地。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编制增量用地计划和存量用地综合供地清单,充分挖掘存量用地,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同时,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出台多项政策支持重大项目用地,稳定土地市场供应。加大盘活存量力度,强化单位生产总值耗地量考核,分类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利用专项债券资金盘活存量闲置土地。
在服务保障上,深化用地保障提速增效行动,推进用地用林审批审核事项同步办理,完善矿业权相关规定,主动靠前服务重大建设项目。强化资源节约激励约束机制,参与节约集约示范县创建活动,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同样要取得新进展。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围绕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增储上产,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找矿政策,拓展区块来源,实施绿色勘查,强化科技支撑。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积极筹备新修订矿产资源法的实施,出台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推进矿业权市场配置和电子化交易。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大对油气、地热等清洁能源的政策支持,力争取得储量和利用上的新突破。
这一系列举措聚焦资源保障核心任务,从耕地到土地,再到矿产资源,全方位发力,既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未来资源合理利用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路径。
聚焦民生福祉
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今年,我省自然资源系统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聚焦民生福祉,全方位提升自然资源领域的服务保障能力,在生态保护、灾害防治、不动产登记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生态保护修复是建设美丽山西的关键环节。我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推进各项生态工程。目前,已开工的5个国家级重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正在稳步实施,临汾、大同、忻州、朔州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示范工程也在加快推进,力求完成“十四五”生态修复任务。同时,积极推动“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提前谋划申报“十五五”时期国家山水工程。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面,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着力解决农村地区空间布局、耕地利用、生态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努力打造可复制的山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