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是生态修复的重要保障。我省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和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利用好各类指标转让收益和政策性银行支持资金,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破解生态脆弱地区的绿色发展难题。此外,还强化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基金的使用效益,力争年度使用率提升10个百分点,确保有主矿山“边开采、边治理”,守护好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中,我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借助新技术新理念,发挥气象风险预警功能,实施隐患点和风险区的更新调查工程,提升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能力,实现隐患点的动态管理。同时,积极开展面向基层的宣传教育培训和避险演练,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临灾避险能力。
森林草原防火同样不容忽视。我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防火网格化管理,深化防灭火一体化和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此外,积极争取国债项目支持防火道路建设,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切实做好野生动物损害的防控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林草火灾和人员伤亡的底线,保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零入侵”。
不动产登记改革也是山西聚焦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我省不断拓展不动产登记“晋心登”服务品牌内涵,加强窗口建设,升级“互联网+不动产登记”2.0系统,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等改革落地。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等工作,积极推动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存量数据整合,建立部门间的联动机制,稳妥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我省在自然资源领域的一系列举措,从生态保护到灾害防治,从不动产登记到安全底线守护,每一项都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服务保障能力,更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李全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