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是众多学生家长的殷切期盼,也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就是要提升基础教育整体质量,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孩子。近年来,山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建设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从太行山麓到吕梁山区,从汾河之畔到三晋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一场关于基础教育的变革正蓬勃展开。
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2024年,太原市小店区小学一年级新生报名人数达18646人,初中一年级学生达16657人,学位短缺数量达7989个。教师短缺、校舍短缺、配套设施短缺,这些棘手的问题使该区基础教育发展陷入瓶颈期。为了进一步扩大基础教育资源供给,小店区教体局提前预判、研究部署、制定政策,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将保障学生“有学上”作为“第一民生工程”高位推动。
“城镇片区学生人数多,居住人数逐年增加,学生入学压力特别大。为了保证学生能够相对就近入学,我们鼓励学校尽可能地增加学位,调整优质学校入学政策;大力筹措资金建设新学校,在区内新建小学6所、初中2所;将部分学校调整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增加学校容量和学位数量,让教育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梦想。”小店区教体局基教股股长李伟群介绍,小店区推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实现全覆盖,持续扩大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面,为该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按下“快进键”。
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统揽全局、把握大势,谋划实施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重要制度安排、重点改革任务,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力度、强度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财政性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得到全面落实,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长5%以上。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6%,高出全国5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保持在99.8%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6%,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提升。
打造高素质基础教育教师队伍
2024年11月10日,长治市潞州区实验中学校的6位优秀教师满怀期待与憧憬,踏上了前往北京市育英中学的跟岗学习之旅。与此同时,北京市教委选派的中小学教育专家也不远千里来到长治,开展送教讲学培训指导,共同书写京长教育“双向奔赴”的温暖故事。
“跟岗期间,我们走进育英中学的课堂,观摩了多节精彩纷呈的课程。育英中学的老师们重视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勇敢质疑,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那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令我们钦佩不已。”潞州区实验中学校办公室副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马国平感慨地说。据介绍,从2024年4月到11月,该校先后派出36人赴京跟岗学习,积极引进育英中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方法措施,教师专业能力与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想让学生“学得好”,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作为全国首批12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长治市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与北京市携手开展教育领域的对口合作。通过校长挂职锻炼、教师一对一跟岗学习、北京专家送教讲学、结对帮扶友好学校等多种形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