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县龙溪镇淙上村万亩潞党参种植基地。
“我们是闻着中药材味长大的。”平顺县玉峡关镇黑虎村村民马的财说,从他记事起,父辈就在种党参。党参,因最早产于上党而得名。唐代,上党郡更名为潞州,所产党参又称为潞党参。黑虎村是潞党参原生境保护区,以盛产潞党参等中药材出名。全村近九成农户以潞党参为业,种植潞党参1000余亩、仿野生党参5000余亩。
平顺县党参栽培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的《范子计然》有载:“人参出上党,状类人形者善”。自古深山出好药。平顺县位于太行山南段,地势落差大、光照时间长,小气候多样,土壤富含微量元素,有“党参之乡”的美称。这里生产的潞党参“狮头凤尾菊花芯”,药用价值很高,清朝的《本草从新》记载“参须上党者佳”。
2023年,长治党参栽培系统(平顺县、壶关县)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今年1月,又被列入第三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要想“写好”潞党参保护、传承、利用这篇文章,并非易事。近年来,当地不遗余力地挖掘其传统农业价值,并拓展功能、创新方式,以实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协同迈进。
让农遗真正“热”起来,农民真正富起来。平顺县积极实施“中药材+”战略,坚持以中药材为基础,以文旅为导向,把中药材产业链条和文旅产业要素融合衔接,不断探索“以药促旅、以旅兴药”实践,持续打造药旅融合创新产品矩阵。按照《长治市支持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补贴政策》和《平顺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奖补办法(试行)》,当地将继续推进黑虎村潞党参新技术对比试验示范展示基地、龙溪镇淙上村万亩潞党参种植基地等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
传承了千年的潞党参,依旧散发着文化的魅力。黑虎村村民还在沿用祖辈流传下来的手艺制作潞党参,一株好的潞党参要经过3遍以上手工搓捋和反复日晒、分拣,才可加工成干货成品。现在,这里打造了潞党参专业小镇,建成了潞党参展览馆和自然课堂。人们可以在这里了解平顺县种植潞党参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亲身体验潞党参种、管、收全过程。2024年,全村接待旅行、研学游客超10万人次。
从黑虎村出发,往西5公里处是淙上村。淙上村自古以来就种植潞党参,近年以平顺县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上党中药材专业镇为契机,在层层梯田中打造了万亩潞党参种植基地。“我们的潞党参产业不仅是种植业,还是旅游业。”淙上村党支部书记李陈琳说。淙上村与黑虎村一起构建起潞党参观光游、体验游、公路游集群,两村间有潞党参大道相连。沿潞党参大道一路行走,游客可以看层层梯田,闻党参药香,观潞党参转化为党参酒、党参茶、党参膏的过程。
壶关县,潞党参另一原产地,所产紫团参久负盛名。紫团参产于壶关县紫团山一带,根条粗壮肥大,肉质柔润,香气浓,味甜。隋唐时期,壶关党参曾为皇室贡品。2024年4月,长治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在壶关县召开中药材技术推广及种植意向座谈会。会上,有中药材企业就“公司+合作社”潞党参定向育苗、种植政策提出建议,以推动潞党参产业发展。正来制药代表表示,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大胆创新试验,带动小微企业和药农发展。
长治党参种植系统主要分布在平顺、壶关两县。早在古时,先民便发现种植党参后的土地草木不生。后来,人们认识到轮作有益于改善地力,于是逐渐探索出一套以轮作技术为代表的传统党参种植技术与知识体系。长治党参种植文化系统包括选地整地、育种育苗、生态种植等一整套完备的传统生产知识体系,以土坡梯田和石堰梯田为特色的自然景观,以及潞党参医药文化、潞商传统和民风民俗等。其中,核心保护要素是党参种质资源、传统建园、种植(传统轮作技术为主)和加工技艺。
“村庄、梯田、党参、水系”这些古老的传承,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长治党参栽培系统(平顺县、壶关县)所承载的农耕文化是一笔既要保护好又要传承好、利用好的宝贵财富。
(郭慧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