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将稳就业扩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支撑、重大底线任务,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扩大就业容量和提升就业质量相结合,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今年1月—8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6.5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81.2%,全省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持续拓展就业空间
金秋十月,古城大同游人如织、生机勃勃。这座能源之城正在向“算力之城”“文旅之城”华丽转身。
近年来,大同市持续吸引高质量数据中心项目落地,以就业优先为导向,在算力下游产业中相继引进、培育了50余家呼叫标注数据企业,包括京东、上海润迅、科大讯飞等,叫响了大同“云中声谷”的品牌,在全市10个县区实现了职场全覆盖,累计带动2万人次就近就地就业。
让高质量充分就业托起百姓稳稳幸福。大同新产业、新业态的就业场景是我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缩影。省委、省政府坚持将稳就业作为最大民生工程高位推动,先后出台稳就业保就业25条、促就业惠民生18条等重大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为就业总体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我省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转型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
我省产业发展势头持续上扬,吸纳就业的空间不断扩大。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康养护理、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对劳动者的需求走高。无论是新兴领域还是传统领域,都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我省依托重点产业链、特色专业镇和开发区平台载体,拉动了相关人才需求,大力拓展就业岗位,开辟出就业新空间。
特色劳务品牌成为就业增收“金名片”。省委、省政府坚持将劳务品牌建设作为劳动者实现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阳泉数智工、长治太行挖机、陵川叉车工等技能型劳务品牌,在制造、建筑等行业大显身手,吕梁山护工、浮山厨师等服务型劳务品牌在家政餐饮、养老护理等服务业受到欢迎,繁峙绣娘、广灵巧娘等文旅类劳务品牌,围绕非遗特色手工艺、乡村旅游等蓬勃发展……全省培育壮大地方特色劳务品牌122个,从业人员80万人以上,成为促进就业创业、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今年5月,“技动三晋、艺展渤海”省际劳务合作对接会在天津市举行,为劳务品牌、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与环渤海地区200余家企业对接交流搭建平台。
我省坚持外出务工与就近就业并重,全力稳定农民工、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依托三级省外劳务服务体系,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劳务协作,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扶持返乡入乡创业,帮助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今年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中有增,8月底达到103.37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8.68%。
着力解决结构性矛盾全力促进供需匹配
6月底,第五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决赛落下帷幕,参赛的2400余名技能高手中,不少是技师学院、技工院校的学生。他们奋力拼搏,展现了新时代技能人才逐梦出彩的青春风采,很多人还没毕业已被用人单位圈定。
近年来,人力资源市场出现“求职难”与“招工难”并存的情况,部分群体、部分行业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劳动者实际技能水平与产业发展需求存在差异,高校毕业生求职更趋“求稳”,国企、机关事业单位热度持续攀升,就业期望与现实有差距;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受工资待遇、工作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出现“招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