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灵石县翠峰镇党委书记韩瑞生介绍,灵石县主要以“三个坚持”为抓手,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一是坚持精准治污,始终保持“高”的标准。全县紧盯农村污水末端收集和人口聚集区污水收集覆盖率提升“两大难点”,2024年投资1.5亿元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容、城区8.2公里雨污分流改造,大幅提升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同时在农村大力推广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推动县域汾河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工作。目前,全县汾河沿线共有3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7座乡镇污水处理厂、17座农村污水处理站和19个行政村污水收集池,汾河径流生活污水被收集治理或转运,实现了生活污水应收尽收;二是坚持精心护河,持续擦亮“绿”的底色。全县积极响应“一泓清水入黄河”号召,实施了总投资3亿元的汾河干流灵石段综合治理工程,有效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和河流水质。同时持续开展沿河环境综合整治,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Ⅳ类标准,全力守牢水污染防治第一道防线;三是坚持精细用水,不断做强“水”的文章。作为全省重要能源化工基地,灵石县在全国首开再生水水权市场化交易先河,解决了720万立方米焦化项目的用水缺口,让全县1/3的工业用水用上了再生水。同时启动再生水收集输送管网建设工程,再生水直达企业用水一线,成为灵石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灵石模式”。
韩瑞生表示,下一步灵石县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继续将“一泓清水入黄河”作为重大生态工程、民生工程,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山西贡献力量。
加强汾河水系治理管护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国家级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项目,持续推进“两山七河五湖”、岩溶大泉、湿地生态修复治理。
汾河水库地处太原市娄烦县境内,2003年引黄入晋工程正式建成并向省城太原供水后,汾河水库从水利枢纽转变为我省最大的饮用水源地,担负着太原、晋中、临汾、运城4市18个县(市、区)600多万人生产生活和防洪灌溉的用水保障任务。近年来,娄烦县相继实施并投入运行了汾河干流水系水质改善工程、岚河段水质改善工程、涧河人工湿地水质改善工程和河水库库周塌岸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每年运行费用投入2948万元,有力保障了汾河水库入库水质常年稳定达标、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
山西省人大代表、娄烦县静游镇西六度村党支部书记李慧峰的家就在汾河边上,汾河这些年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经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位于汾河水库省级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范围的各项水质改善工程公益性任务重,经营性收入少,影响工程良性运行。未来守护好这一库碧水,投入是关键、监管是保障。”他建议:将娄烦县汾河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运维费全面纳入省级财政预算核心范畴,明确其作为省市县保水共同事权的关键地位,在制定预算分配方案时,充分考量工程运维的复杂性、动态性与长期性,精准确定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比例,保证更多资金投入到与水源地维护相关的小型生态设施建设或环保行动中。同时,紧密追踪物价波动趋势、工程设施老化进程、环保技术革新及环保标准的动态提升态势,构建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运维费用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健全资金使用信息公开制度,确保每一笔运维资金都专款专用、安全高效。(裴云锋郑娜郭正卢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