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金风至,盛会今又临。8月21日至25日,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这是山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和生动实践。
本届文博会展览面积为7万平方米,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地区以及36个国家的20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规模创历届之最。共推出228个文化产业招商项目,总招商金额820亿元,5天时间累计观展达到48.9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文博会现场交易和线上销售总额突破2.8亿元,达成合作意向66.1亿元。通过打造集视觉、听觉、互动体验与交易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展示空间,举办“山西文化地标”“山西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山西省文化传承发展”典型案例发布活动,全方位、立体式展现了三晋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推动全省文化繁荣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科技赋能活化文脉
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无疑是本届文博会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来自新型旅游装备、智能体育、智慧文物、虚拟现实等前沿领域的众多创新产品齐聚一堂,机器狗、仿生机器人、低空驾驶、无人导览车和地下考古方舱等体验项目,让观众直观感受到科技为文化带来的全新活力。
“哇,这些文物都飘了起来!”8月22日,在山西文博集团展区,一位观众被如绸缎般流动的“莫比乌斯环”柔性屏所吸引,忍不住发出赞叹。屏幕上,山西文物精品以悬浮动态的方式呈现,引来众多观众驻足细看。
科技体验区俨然成为现场最具人气的打卡地。在宇树科技展区,仿生人形机器人擂台上演了一场拳击赛,这些曾在春晚扭秧歌的机器人如今打出精准拳法,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相邻的EX ROBOT展区,观众提议让机器人以文博会为主题作诗。“三晋灵辉聚一堂,文博盛会韵悠长。七馆争辉呈妙意,八方来客品流芳。”机器人即刻吟诵出一首七言诗,现场顿时响起热烈掌声。
作为文物大省,山西揭晓了文物保护“科技密码”。在省文物局展区的移动式博物馆中,观众可化身“文物工作者”,手持GPS定位设备、操作三维扫描仪,沉浸式体验文物修复全过程。一面浮雕墙前更是藏有惊喜:用手机扫描图案,云冈石窟的飞天即刻翩然起舞,晋城玉皇庙的星宿神像也“破壁而出”。一位头戴AR眼镜的观众连声感叹:“太震撼了,连衣纹细节都清清楚楚,真像站在石窟里!”
AR、VR、MR等创新技术的应用还不止于此。省文化和旅游厅展区推出以晋侯鸟尊为灵感的虚拟数字人“青鸟”,向观众娓娓道来侯马盟书的前世今生;山西日报社展厅的AR读报体验区排起长队,原本平面的晋商文化报道“变身”为可感可触的立体影像;山西广电传媒集团展区的3D打印体验同样亮眼,导入模型后10分钟便可打印小船模型、1小时能完成火箭模型;山西影视集团打造的沉浸式虚拟拍摄影棚里,只需几分钟,观众就能“穿越”到山西古建之中,并即时生成一段“穿梭千年”短视频;山西演艺集团展区的主背景墙巨幅LED屏加上先进的环绕立体声音效,将观众瞬间拉进话剧《右玉》的场景中;山西省广播电视局展区内,用巨幅LED屏和摇臂设备展示的定格动画制作场景,让在场观众恍然大悟:“原来定格动画是这样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