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棚户区回迁难题,“逾期未回迁房”变成“惠民暖心房”;清退“人情保”“关系保”,守护困难群众最后“救命稻草”;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筑牢群众身边安全防线;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办事不仅“办得快”还要“办得好”……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以来,省纪委监委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贯通推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15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和我省15项“听民意办实事”项目,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社保、食品安全、生态环保等民生领域,通过一系列举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6万余个,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整治的实效。
兜牢民生底线,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以前去一家医院,做一遍检查,检验结果换家医院就不认了。现在有了‘晋HR’标,节省了大几百检查费用,省心又省钱。”谈起我省推行医检结果互认,太原市居民张军连声称赞。
在一次运动中,张军不慎摔倒,经省人民医院核磁共振检查,确诊前十字交叉韧带撕裂。为了寻求最佳治疗方案,张军带着此前标注“晋HR”的检查检验报告单,来到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挂号治疗。医生核实检查日期,经过认真查体后,决定不再对他进行相关影像检查。后续经治疗,张军恢复良好。
重复检查检验,是百姓看病就医的一大痛点,不仅加重了经济负担,而且影响了诊疗时间和就医体验。集中整治中,在省纪委监委推动督促下,卫健部门聚焦医学检查检验重复问题,分析短板弱项差距,组织专家制定《DR互认规范》和《CT互认规范》,全面实施医疗机构间医学影像检查资料互认。截至目前,全省1447所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已累计惠及群众约81万人次,为群众节省医疗费用1.39亿元。
30件民生实事,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热点问题,都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难事。纪检监察机关督促有关职能部门想方设法解决群众困难,真正把“问题清单”变成“满意清单”。
违规推荐征订中小学教辅材料及有偿代购问题,是教育领域积弊已久的顽瘴痼疾,社会广泛关注。去年以来,大同市纪委监委按照“家长点题、学校领题、部门答题”的工作机制,联合市教育局成立工作专班,明确5大类整治重点,与各县区教育局、市教育行政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市直中小学校一把手43人逐一谈话提醒,严防教辅变“教腐”。
“我们以大同一中、大同市实验中学为试点,编制校本资料,免费发放给学生使用。”大同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在全市高中阶段建立教师教学辅导用书资料室,由教师研究教辅材料形成作业单或试卷,学校印刷免费提供给学生,惠及学生23万余人。
开展集中整治,什么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就重点推动解决什么问题,哪个环节存在薄弱问题、就重点推动哪个环节的工作。既要解决民生“痛点”,更要实现长效长治。
2024年,根据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线索,安泽县纪委监委严肃查处了良马镇边寨村原党支部书记苗某某、唐城镇唐城村原村委会主任张某某等挪用日间照料中心专项资金案,并以此为切入点,查找发现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在运营管理中存在资金监管不到位、日常管理不规范、制度机制不健全等普遍性问题。
“在充分研判和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推动职能部门将‘解决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水平低的问题’列为县级‘听民意办实事’项目,投入100余万元,对老年人较多的10个日间照料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安泽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全面规范运营管理,督促县民政局制定完善《运行资金筹集办法》《日常运行管理制度》《服务评价机制》《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等制度机制,让老年人老有所居、安享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