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家书》剧照
“烽火连三日,家书抵万金”。家书是一份殷殷期盼,是一份无限眷恋,更是一个家族生生不息的传承纽带。纸短情长,跨越千山万水,笔尖划过纸端,家书传递着爱与希望,光明与寄托,是情感最真挚的最有温度的表达。有多久,你不曾收到一封专属于你的手写信呢?由太原舞蹈团创排的舞剧《家书》作为“两节”优秀展演剧目在太原青年宫演艺中心倾情上演。
新编舞剧《家书》以五四运动、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以高君宇、左权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的真实家书遗稿为精神主题和故事原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壮阔历史。全剧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两个世界》以高君宇、石评梅的坚贞革命爱情故事贯穿;下篇《血色太行》以左权将军与母、与妻的家书贯穿。“见人、见信、见情怀”,一封封褪色的家书叠加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恢宏征途,肢体语言舞动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巍峨的集体群像和家国情怀。
融合艺术的呈现
上篇《两个世界》:理想照耀中国。1915年,内忧外患的中国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剧情发生在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这一段开天辟地的历史时期。在北京大学,从黄土地上走出的高君宇为革命燃尽生命,演绎他和热血青年追求真理、实现理想,砸碎一个危亡的旧世界,建立一个光明的新世界。
下篇《血色太行》:以身殉国为吾华。太行之巅,左权将军的家书,一声声母亲,一声声志兰,置身炮火硝烟的太行山十字岭,吹响一次又一次冲锋的凯歌。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艺术界有着“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理论,现代舞开放、自由与包容的美学观念决定了其表演形式具有“戏剧性”拓展的先天优势。舞剧《家书》融合现代舞蹈、诗意环境、全景视频与画外音朗诵家书来交代历史背景,在戏剧和舞蹈之间寻找到某种融合点,融合各种艺术手段进行再创作。一段段关于家书的朗诵带观众们走进了革命先烈的精神世界,同时运用了多功能舞台视听语言,在视觉呈现上通过灯光和即时影像等技术手段,实现舞台空间和叙事视角的清晰切换。现实革命题材为了表述众多革命人物的事迹,需要对人物关系和时间场景进行明确的交代。为了达到叙事的清晰,运用这样的艺术“叠加”形式,在一静一动的态势中,通过视频媒体将先烈的家书遗稿呈现放大在舞台上,音乐旁白补充,高质量的光效、纯正的色彩和丰富的功能,让光影贴切地融于人物的肢体表演,让全剧叙事与情感交织、燃情与热血相伴、诗意和情景交融,红色情怀连缀成丰富的革命浪漫主义旋律。
舞剧《家书》还需在家书内容与舞蹈章节如何行之有效的高度契合,如何运用舞蹈艺术手段更精准地展现“伟人加大事”上继续艺术打磨。舞台表现贴近当代观众审美趣味,才能够更加流畅地传递家书中亲情、爱情、祖国情的精神内涵,让熟知的革命者形象以舞蹈形态与观众同频共振,突显革命先烈对新时代新青年的感召力。
夯实共情的基石
革命先辈与今人生存的时代环境可谓天壤之别,彼时日寇铁蹄侵犯,民生凋敝……今日国家富强,岁月静好。如何使当下观众对革命先辈之壮怀产生设身处地地共情?这也是舞剧《家书》主创团队直面的命题。英雄是时代的产物,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他首先是人,其次才是英雄。所以要赋予英雄人物以时代的温度,才能够产生剧场观赏后的艺术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