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院三层文创区,一场“五省文创大联欢”正在上演。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五家博物馆的200余款文创产品集体亮相,为观众献上创意十足的文化盛宴。四层古建主题研学体验区同样热闹非凡,20余款古建主题新品首发,观众还能亲手为古建筑神兽涂色,沉浸式感受传统营造技艺的魅力。
活动持续升温,皮影戏《牧野之战》将在“戏曲故乡”展厅循环上演;“晋魂”“吉金光华”等经典陈列将开展多场公益讲解;抖音平台还开启了“丝路遗珍见证文化融合之光”专题直播。此外,文创促销、古建研学等活动也贯穿开馆时段,邀市民共赴这场穿越古今的文化之约。
(王荔)
山西考古博物馆
领略历史魅力 感受伟大成就
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山西考古博物馆5月18日全天、19日下午免费开放,并举办系列活动,邀请公众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展望博物馆的未来。
本次系列活动涵盖讲座、社教、展览等多个方面。在讲座环节,考古云讲堂5月18日带来两场精彩讲座,上午是吉琨璋研究员的《礼与玉》,从文献和考古资料出发,解读先秦时期的礼与玉;下午是斯坦福大学刘莉教授的《农业起源、酒、与丧葬仪式》讲座,探讨早期酿酒技术、与酒相关的丧葬祭祀活动的起源与演变,以及稻米在这一实践中的核心地位。
社教活动同样精彩纷呈。5月18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张颔书院开展“麦穗初满,粘土传情——小满粘土麦穗手作”活动,邀请8岁—13岁青少年参与,通过粘土塑形活动,体验“小得盈满”的智慧,传承千年节气文化。此外,山西考古博物馆还将“礼乐华夏展”送进校园,通过讲座、“移动展览”展示、文物保护法宣传及木版画拓印体验等形式,普及山西古代礼乐文化知识。
展览方面,除了正在展出的“礼乐华夏展”“瑞蛇呈祥——山西出土蛇文物展”“考古的温度——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外,5月19日,全新展览《良渚的前世今生》在崇圣祠东、西展厅开展。该展览聚焦距今5300—4300年的太湖流域良渚文化,依托诸多典型器物和精美考古绘图,让参观者感受良渚文明的伟大成就。
(王荔)
晋中市博物馆
创新展陈方式 探寻文化传承
5月18日,正值国际博物馆日,晋中市博物馆推出原创展览“岭上遗珠·光耀涂川——榆次猫儿岭墓群出土文物展”,以690件(组)珍贵文物带领观众穿越两千年历史长河,探寻榆次先民的生活轨迹与文化传承。
榆次猫儿岭古墓群位于榆次城东郊,是战国至明清时期先民安葬的重要区域。自1984年考古发掘以来,该墓群已清理墓葬3200余座,其中战国两汉墓葬占比超八成,出土文物数量庞大、内涵丰富,与榆次古城共同构成地上地下的完整历史画卷。
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展览贯彻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在对猫儿岭墓群出土文物进行科学保护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遴选690件(组)出土文物,设置“榆次之源”“战汉民风”“遗珠重光”三大展览单元,以创新的展陈方式,让文物“活起来”,实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与传承发展。该展览是迄今为止关于这一重要遗址最为全面、系统的专题展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1日,还将举办专题讲座、互动体验等活动,推动文物保护成果惠及大众。
(张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