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旅厅非遗处负责人说:“山西五千年文明史上下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厚重多彩、蕴藏丰富,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薪火相传的生动见证,是三晋大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展示。”
传承创新擦亮底色
“时间好像偏爱山西这片土地,于是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它走过的痕迹。”非遗璀璨夺目,传承生生不息,时代把新的命题交给了我们,如何保护好这些珍贵的遗产,山西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答案。
非遗保护传承政策的不断完善、非遗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非遗传播影响力的不断增强、非遗人才培养的不断创新、非遗融合发展的不懈探索……
《关于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实施意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办法》《非遗工坊认定与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促进民间艺术保护传承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为我省非遗保护提供了操作路径和有力保障。
6月26日,省文旅厅组织省直相关单位召开了非遗工作座谈会,现场与会代表观看了传承人的项目展示,与传承人交流了心得体会,就相关部门如何支持非遗传承发展进行了讨论。交城传统堆绫艺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年轻的张姣丽侃侃而谈:“平时我们囿于工作室,专心搞创作,听了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等单位同志的发言,才了解到非遗有许多资金、宣传等方面的支持平台,很受益。”
非遗传承离不开创新。我省以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抓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普及推广、传播交流等工作,持续加强碛口、河曲、上党(晋城)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2023年1月,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山西省晋中市)通过文化和旅游部验收。2023年3月,由省委宣传部指导,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大学共同设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正式成立。
人才是非遗传承的活水。近年来,我省与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合作,建成“山西忻州(静乐)传统工艺工作站”,大力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自2016年起先后举办了29期传承人培训班,近1200人参训受益。培育传承领军人物,老陈醋酿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郭俊陆入选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定坤丹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柳惠武荣获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薛生金成功入选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30位提名候选人名单;民间绣活(高平绣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翠林成功入选“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2023年度扶持对象。
融合发展提升成色
融入生活、融入文旅,新时代的非遗传承才能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
7月13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示月活动之一非遗说大咖分享会第六期举办。活动现场,太原金漆镶嵌的非遗传承人和山西大学漆画教授伊宝带领观众探寻太原漆厂的前世今生,分享古老技艺的传承与复兴。
近年来,我省通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及传统节日开展宣传展示活动推动非遗融入生活;借助中国(济南)非遗博览会、成都国际非遗节、全国非遗曲艺周等重大展会平台,积极选派我省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开展文化交流,让山西非遗品牌走出去;推动传统技艺、表演艺术等门类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景区等,加强社会宣传推广和合作交流,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