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文物建筑与周边环境系统性保护中法学术交流工作坊”在太原正式启动
7月23日,“晋祠文物建筑与周边环境系统性保护中法学术交流工作坊”在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太原市文物局、天津大学、中共太原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中法文化遗产与城市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太原市博物馆、晋祠园林中心、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协办,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开发署、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化景观专委会、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自然资源厅支持。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举措。
本次工作坊汇聚了中法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30余位权威专家,涵盖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开发署、法国文化部、法国“大景区”、法国卢瓦尔河谷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波尔多国立建筑与景观学校、法国建筑遗产保护修复技术公司,以及我国自然资源部、天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和省市相关科研部门的专家学者。他们将在为期6天(7月23日-28日)的密集行程中,通过深度实地调研、专题讨论与公开交流,共同探索晋祠这一珍贵文化景观及其周边环境的系统性、整体性保护的创新路径。
本次活动依托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与法国驻华大使馆共建的“中法文化遗产与城市研究中心”和晋祠博物馆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共建的“中法文化遗产与城市研究中心晋祠工作站”,是推动中法国际合作的重要实践。工作坊聚焦几大核心议题:晋祠文物建筑本体保护与发展;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关联保护;传统文化的阐释、普及与传承;晋祠周边区域综合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的协同机制。推动晋祠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五天,与会专家将深入考察晋祠、天龙山石窟,实地调研店头村、赤桥,开展专题交流,凝炼考察与研讨成果,形成《系统性保护建议书》框架,并于7月28日在太原市博物馆举办公开交流会,向公众发布成果。
本次工作坊是太原市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的关键举措,标志着太原文化遗产保护进入国际协作、系统治理、活态传承的高质量新阶段。其核心意义在于:一是打造城市文化金名片。依托晋祠独特地位,汇聚中法智慧探索“晋祠范式”,提升太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国际辨识度与影响力,增强文化核心驱动力。二是探索市校合作新路径。以中法晋祠工作站为支点,链接高校科研与地方文化资源,为太原文物事业储备人才,探索资源型城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转型升级新路径。三是构建全域保护格局。聚焦“系统性保护”的国际合作为太原区域联动保护战略提供技术经验,推动晋阳历史瑰宝从“分散守护”走向“整体复兴”,构建文化景观生命共同体。
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伟指出: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城市文脉;以敬畏之心、珍爱之心、责任之心,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宝贵遗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太原市正以此次高规格、深层次的中法国际合作为契机,将深厚的文化基因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肌理——让千年晋祠在科学保护与创新发展中焕发新生,让山水晋阳的历史根脉得到系统性赓续,共同绘就“锦绣太原城”在新时代的璀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