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2024年的大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步伐沉稳有力,全方位转型向纵深推进,转型“四步走”迈出坚实第一步,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在云中大地铺陈开来。
人们欣喜地看到:全面推动与京津冀的政策衔接、产业对接、项目承接、人才连接,已开工项目101个;晋北新能源基地落地开工,绿色能源产业持续壮大;成功获批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大同黄花荣登“区域品牌传播影响力百强榜”,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0亿元;集大原高铁通车运行,全面融入全国高铁网……
从春天出发,向未来奋进。2025年的大同,将锚定“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持续深耕“四大赛道”,以新质生产力为突破点,以重大项目为支撑面,以民生福祉为落脚点,全力构建具有大同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
以新质生产力重构产业坐标
推动传统能源与新型能源统筹发展是大同发展优势所在,也是转型重点。今年,大同将“以能为基、以算为核”,协同布局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全力培育资源型经济转型新动能。
逐“绿”而行、向“新”而动。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动潘家窑、大西庄2座资源接续煤矿完善手续尽快开工,确保全市煤炭产量稳定在1.5亿吨以上。在加快新能源发展方面,加快晋北新能源基地建设进度,积极推动大唐中联等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逐步建立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的新型能源体系。同时,加快能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推动海博夏初二期、阳光电源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换电重卡、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围绕环首都太行山算力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大同同步在规模、结构、链条上发力,加快推进秦淮10期、抖音2期、中联3期、秦云超级能源综合体等在建算力中心项目建设,力争年用电量突破60亿千瓦时。而拓展算力上下游产业,加速推动中联联志、宁畅科技等服务器制造项目投产达效,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更是箭在弦上。
绿色低碳产业、低空经济、大健康产业也将成为2025年大同发展重点方向。
——做大绿色低碳产业。以建设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为引领,加快推动中能建煤矸石综合利用、华瑞建材等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体系。
——做强低空经济和通航产业。加快火山飞行营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平型关和南六庄通航机场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培育具有大同特色的低空经济品牌。
——做精大健康产业。联合山西大学推进生物医药大健康省实验室建设,推动产业链向高质高端高新方向发展。以道地药材恒山黄芪为重点,研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药食同源”产品,推动产业由以药品为主向保健品、美容品、营养品拓展。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大同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晋创谷·大同”自2024年4月启动以来,已引入落地项目32个,逐渐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此基础上,大同将强化园区平台产业集聚力,统筹推动“晋创谷·大同”、绿电园区、国际合作园区、省级消费品特色园区“一谷三园”建设,尤其“晋创谷·大同”聚焦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及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力争入驻企业、科研团队达到70家,标准化厂房使用率动态达到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