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坚持政府市场两手发力,改革开放相互促进,加快破除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障碍,让全社会内生动力更加强劲、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四)聚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加快推进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健全一体化发展机制,提升发展能级。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通勤圈,推动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阳涉铁路客运服务顺畅运行,建设城际快速路,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快培育梯次配套的产业圈,强化“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生产+服务”等分工协作,推进产业政策联动创设、资源要素协同配置、产业链融合互补。加快建设便利共享的生活圈,促进城市群内中小学合作办学、三级医院合作办医,推动政务数据共享、监管执法联动、更多事项跨市通办。完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统筹“三大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开展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修复城市生态系统,健全城市功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潇河绿智城。加快发展晋北、晋南、晋东南城镇圈。
着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推动5类县城11个试点县差异发展,鼓励人口规模集中、建成区面积较大的县城加快发展,引导人口流失县转型发展。以人为本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改造“三区一村”,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推进过境县城国省道改线。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每个县办好1所公办高中,组建县域养老服务联合体,50所县级医疗机构达到三级服务水平。尊重历史文脉,加强风貌设计塑造,建设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县城。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促进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到县城就业安家。
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一体推动兴业、强县、富民,每个县发展1—2个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特色产业,培育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打好特优牌,发展全谷物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休闲农业、创意智慧农业等乡村富民产业。潜力县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标杆。发展乡村旅游,加强非遗民俗活化利用,推动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完善商业网络设施,发展冷链物流,推动仓储物流集散中心县域全覆盖。有序推进二轮延包试点、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等改革,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城乡市场对接联通、要素双向流动,构建以县城为枢纽、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保障种粮农民收益,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合理密植种植技术,确保粮食产量达到297.1亿斤、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落实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制度,综合改造利用盐碱地,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新增恢复水浇地60万亩。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扩大有机旱作·晋品等品牌知名度。加快晋中国家农高区发展。实施节粮减损专项行动。推广农业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小院,建立促进增效增收利益联结机制。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建设30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2500个以上提档升级村,持续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推动移风易俗,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