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30项省科技重大专项和150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开展“4+1”国家科技攻关。新建2个省实验室、2个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布局3个能源技术科创走廊、3个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制造业概念验证和中试基地。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完善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3%。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00家以上。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用好政府投资基金,发展创业投资,支持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融合。高质量完成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五年建设任务,加快优势转化、动能转换。推进“五大基地”建设。开展煤矿“四个一批”,新建智能化煤矿130座。持续推进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抓好煤电项目建设,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600万千瓦。加快风电光伏项目建设,推动氢能、氨能、甲醇全产业链发展,高效开发利用地热能,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以上。推进新型储能、抽水蓄能、虚拟电厂建设,实施现代智慧配电网示范工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施中煤烯烃等现代煤化工项目。促进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做好“绿色能源+”和绿电文章。用好绿电外送量全国第一优势,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政策,大力发展煤机装备、风电装备、光伏组件等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推动钢铁、焦化、有色等传统产业产品迭代升级。壮大产业链、专业镇和产业集群。实行“链长+属地”包联共建,开展“政府+链主+园区”招商,省级重点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8000亿元。新增6个省级特色专业镇、8个公共服务平台,培育1个400亿级、3个100亿级产业名镇。强化质量标准引领,培育更多国字号品牌、地域特色品牌,“山西精品”达到200个。出台优化产业生态体系实施意见,加快培育1个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2个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7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若干百亿级成长性产业集群,支持重点行业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产业集群矩阵支撑转型发展。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大智算资源供给,建设算力监测调度平台,打造全国算力高地。适度超前部署5G-A网络,实施村村通5G工程,加快5G规模化应用。推动大数据、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10%以上。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5G+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搭建跨行业综合性数字化赋能平台,新创建智能工厂30户,两化融合指数达到92。拓展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应用场景,加快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开展省属企业数据资产入表试点,提升山西数据交易中心运营能力,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持续放大数据流量谷效应。建立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数字经济规模增长15%以上。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专业化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推广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服务型制造,培育技术咨询、评估、交易和工业设计、创意设计、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发展现代金融、现代会展、现代物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驻晋金融机构加快发展,促进省属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提升会展服务能级,办好能博会、专业镇博览会、杏花村酒业博览会、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建设物流枢纽和仓储基地,发展特色枢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