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老师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书画精神,出古人的樊篱,有自己的风规。真情和灵气,功力和学养,境界和风趣,尽现在字里行间,丝毫没有世俗的雕凿之气。“自然奇节士,落墨见高襟”,难怪有前辈评之曰:明智的书法是“养”出来的。
研磨岁月,古韵新章
赵国柱老师自幼结缘翰墨,早年曾下功夫研习硬笔书法,是我省硬笔书协的创始人之一。90年代中期我才读初中的时候,就曾捧读赵老师主编的《山西硬笔书法家精品集》整日观摹,后来见到由沈鹏先生题签的《赵国柱钢笔楹联》字帖,又成了我的案头顾问。好多年以后才得以结识国柱老师,每次拜谒他的怡心斋,他总是有条斯理地泡一壶好茶,在品茗观兰的慢节奏中,我静静聆听他的人生感悟和学书心得,每次分享都令我如沐春风。后来就逐渐得知了国柱老师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在文革的动荡岁月里,他曲折地完成了学业。步入社会后,既一度执教讲坛,又长期做过工人,甚至跟着大卡车做过专门的装卸工;不仅画过玻璃画,刻过蜡板,修过手表,还在火光熊熊的电石炉前一干八年……后来经过艰苦奋斗逐步走上了领导岗位后,依然对书法艺术执着追求,严谨认真的态度一以贯之。在推动我省的书法事业上他也不遗余力,从青年到老年,从硬笔到毛笔,深入参与和领衔多个书法专业组织,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直到今天,大家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刘熙载云:“书者,如也,如其才,如其学,如其识,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走过了生活的风风雨雨,积淀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再加上多年累积的临池功底,赵老师的书法艺术,展现出一种奔放中有沉雄,内敛中出苍茫的审美格局,自然写来,不描眉姿,心中风物自然流露。鸿篇巨制写得雄健开张,寸笺尺素写得委婉雅逸,品读他的书作,不由让我联想到《琵琶行》中“大弦草草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不仅有奔腾豪迈的气格,时而也有细腻静雅的韵致。国柱老师于书艺追求,取法至勤,上溯汉魏,下启明清,诸体皆工,精于行草。他的行草豪放雄恣、朴厚老健,巧妙地将章草汉简之拙朴,渗透于今草之灵动,笔墨间尽显潇洒与古拙,灵动与质朴,更显得格调高古,独树一帜。开阔的胸襟,丰厚的才学与修养,汇于毫端,挥洒出人生道路上对阴晴圆缺的感悟,对人文精神的关照和对审美境界的体悟。近年来,赵老师先后在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和杭州西泠印社美术馆以及太原美术馆频频举办个展,在书坛影响很大,他正以酣畅淋漓之古韵书写着自已灿烂辉煌的新的篇章。
山西书坛的七位前辈,在八十高龄且德高望重的田树苌先生的带领下,每人创作七幅作品,在今年的七月份,共同呈现这样一次书法盛宴,是对祖国七十五华诞的真诚献礼,也是对山西书坛的又一次有力激活,更是在当下山西书界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对全省书法人的巨大鼓舞,七位前辈笃艺同行,我辈当借此东风,上下同欲,乘势而上,力争使山西早日跨入全国书法大省的行列而奋斗不已。
来源:孙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