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中,尽管山西外贸企业在拓展内销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
苏敏表示,从产品角度来看,部分外贸产品的设计、包装等是按照国外标准和审美习惯进行的,与国内市场需求存在差异,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比如,一些出口的玻璃制品,在图案、造型上更偏向西方风格,国内消费者接受度不高。而且,外贸企业长期专注于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消费趋势、消费者偏好了解不够深入,导致产品定位不够精准。
山西新和实业有限公司算是我省健身器材外贸领域的佼佼者,其负责人王若阳表示,在品牌建设方面,很多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国内市场却鲜为人知。品牌推广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包括广告宣传、营销活动策划等,这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是较大的负担。此外,国内市场品牌竞争激烈,新品牌进入市场并获得消费者认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山西省零售商行业协会会长王仂表示,渠道拓展也是难题之一。虽然电商平台为外贸企业提供了新的内销渠道,但线上运营需要专业的团队和技术支持,包括店铺装修、运营推广、客户服务等,很多外贸企业缺乏相关经验和人才。在线下渠道方面,外贸企业长期依赖国外经销商,在国内的销售网络建设滞后,与国内的零售商、批发商等合作不够紧密,难以快速将产品推向国内市场。所以,外贸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国内消费者需求,加快产品创新和升级。同时,持续加强渠道建设,培养和引进专业的电商运营人才,优化线上运营;积极拓展线下渠道,加强与国内经销商、零售商的合作,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
也就是说,成功的外贸转内销并非被动应对,而是主动把握国内消费升级机遇,通过产品创新和渠道变革实现转型升级。此外,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继续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外贸企业拓内销创造更好的环境。通过举办更多的展销会、对接会等活动,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山西外贸企业在内外贸一体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实现“卖全球”与“卖全国”的双向贯通,为山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风高浪急更需勇毅前行。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要让‘晋品’不仅有‘国际范’,更具‘烟火气’。”下一步,利用山西文博会等展会平台,搭建外贸优品专区,集中展览展示我省外贸优质产品,不断提升外贸产品市场知晓度。同时,将继续完善“政策+平台+服务”矩阵,推动外贸企业在产品设计、品牌运营、渠道建设上全面升级,让更多优质外销“晋品”走进国内消费者视野,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任志霞 安晓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