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效而行惠民可感。集大原高铁开通运营,实现市市通高铁动车。汾石、浮临高速建成通车,提前一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瓦日铁路开通客运业务,结束了5个革命老区县不通旅客列车的历史。历时7年建设、投资近千亿元、全长1.3万公里的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提前三年全线贯通。项目建设“四全工作法”、发展农村电商、推行惠商保、不动产登记和办税“晋心登”服务得到国务院肯定。完成22件便民利企“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新生儿出生联办服务、示范区企业投资项目开工“一件事”做法在全国推广。省市县三级用地预审平均时间压缩至10个自然日内。电力现货市场交易降低电力供应成本5.3亿元。新增规上企业法人1802户。省属企业发展质效不断提高,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排全国前列。9家民企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预计分别增长4.1%、6%。“一老一小”普惠补贴、扶残助学、消化道健康筛查等15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政府更加有为,市场更加有效,经营主体和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加强经济工作指导帮扶,逐月调度经济运行,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全面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争取政策性资金824亿元,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减税降费退税219.6亿元。加快“两重”“两新”政策落地,76个“两重”项目开工建设,设备工器具投资增长11.2%,发放以旧换新补贴48.3亿元,带动新能源汽车、家电类消费分别增长40.9%、24.8%,惠及160余万人。扎实推进新兴产业领域100个省级标杆项目,工业投资增长7.7%,高技术产业、新能源发电投资分别增长33.4%、29.6%,开发区工业投资预计增长9%。民间投资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晋人民期盼已久的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服务消费快速增长,演艺经济蓬勃兴起,晋祠天龙山晋级5A级景区,乔家大院恢复5A级景区,太行锡崖沟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广武滑雪场入选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策划“跟着悟空游山西”活动,隰县小西天、应县木塔等景区流量出圈,文旅市场持续火爆,重点监测景区接待游客人次、经营收入分别增长16.9%、11.3%。竹叶青等14个品牌入选中华老字号。100个乡村e镇全面投运,农村寄递物流助力更多农特产品走出大山,城乡市场畅通衔接取得新进展。
(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建成8个高水平实验试验平台。10个特色产业基地通过国家火炬中心验收。启动实施“三晋英才”计划,推广“人才绿卡”。在4所高校开展“三项改革”试点。山西中医药大学、运城学院分别获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18个省级特色专业镇营业收入预计分别增长15.6%、14%,定襄法兰锻造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获批国家“通用航空+”应用示范支持省份。焦炉煤气化产加工利用率达到63.6%。5G基站、标准机架分别达到10.8万个、101.2万架,综合算力指数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煤炭工业互联网智算平台建成运行。两化融合贯标达标企业突破1700户。大同入选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城市。组建山西数据交易中心。云冈研究院项目获全国“数据要素×”总决赛一等奖。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智能化煤矿达到268座,排全国前列。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3%。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超过165亿立方米,增长12.7%。打造新质生产力承载空间,构建“1+11”转型综改示范区体系,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和晋城、晋中、大同3个国家级经开区考核排名进步明显,启动建设13个省级消费品特色园区,布局绿电产业园区,启动建设2个国际合作园区,要素集聚得到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