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今年关公文化研究情况
(1)研讨会影响力不断加大。今年共征集到关公文化论文108篇,比去年增加23%,呈逐年递增态势,经过专家审核,择优66篇收入论文集。论文内容涉及关公文化的方方面面,投稿区域涉及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这些论文正是一年来全国各地关公文化研究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示,专家学者们从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社会学、伦理学、传播学、文化产业等多个维度和视角,对关公文化的内涵、价值、演变、传播及其当代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精辟阐释,或钩沉索隐、考辨史实,或探赜发微、阐发新义,或关注现实、建言献策,充分体现了关公文化研究的学术深度与时代活力,为未来研究的深化与拓展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参考与思想启迪。
(2)“关圣史迹”申遗步伐加快。今年运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关圣史迹”申报世界遗产和“关公信俗”申报世界非遗的工作,成立了工作专班,制定了工作规划。今年6月10日,关圣文化史迹第五次申遗联席会在福建漳州市东山县召开,运城市、洛阳市、周口市、荆州市、宜昌市、漳州市等六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关圣文化史迹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章程》,为申遗工作构建起更加坚实的组织保障;审议通过《关圣文化史迹联合申遗办公室章程》,明确了联合申遗办的组织架构、运行模式;关圣文化史迹联合申遗办公室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签订《关于关圣文化史迹系列遗产保护与申遗的合作框架协议》,为申遗工作提供了更为专业的技术支持和科学指导。今年关公文化博物馆升级为一级博物馆,文物更加丰富,展陈更加智能,让关公文化遗产更有温度、更可亲近、更加惠及人民群众。
(3)关公文化成果频出。关公文化研究院成立四年来和相关高校联合开展了20余项关公文化课题研究,今年和中国人民大学孔子学院联合研发了《武庙祀典》,为全球武庙祭祀关公制定出一套规制。今年运城市委市政府和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大型外宣纪录片《何以关公》在关公文化节启动仪式上举行了首发仪式,即将上线,这是由官方主导制作的首部关公题材国际传播纪录片,以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制作,在央视CGTN五个频道向全球168个国家和地区播出,通过五集正片、三大层次向世界讲述关公文化的价值内涵,表现关公文化的传承传播,让跨越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连接各民族的桥梁,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互鉴。
(4)关帝庙宇联盟持续扩大。从今年起,解州关帝祖庙秉持“天下关庙归故里”的愿景,将在全球范围内遴选99处具有显著地域性、民族性、代表性的关庙,在解州关帝祖庙设立“祖庙祭堂”,对各关庙的历史文化、文创展品、民俗风物等进行集中展示,逐步建立全球关公文化博览中心,今年首批遴选了台湾祀典武庙、新加坡关帝庙、洛阳关林、当阳关陵、东山关帝庙、通淮关岳庙、荆州关帝庙、社旗山陕会馆、周口关帝庙等9家代表性关庙在祖庙设置展区。今年有西藏磨盘山关帝庙(藏族)、台湾祀典武庙、新加坡镇南庙广寿堂等7家关帝宫庙加入“关公文化交流基地”联盟,总数增加到51家。
三、下一步应着力采取的举措
文化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而创新需从本地实践中提炼原创性概念,将地方性探索上升为普适性经验。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面对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运城要建设国内外公认的关公文化研究高地,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炼出关公文化的核心要素,进一步深化学理性阐释,实现创新性突破,进而形成兼具运城特色与普遍解释力的理论体系,最终形成“关公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