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统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如期完成“三区三线”划定任务,全省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面积44.79万公顷,优化解决1760个交通、能源等项目用地难题。落实土地要素保障措施,用好用活计划指标,将能源、交通、水利及重大产业项目及时纳入省级及以上重大项目清单;强化增存挂钩机制,2022年全省共消化批而未供土地0.50万公顷,同比增加28.55%;处置闲置土地0.12万公顷,完成年度处置任务的336.93%。出台“标准地”改革工作指引,印发《产业用地支持政策23条》等政策措施,更加精准高效配置资源。
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全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强化顶层设计,系统整治工业源、生活源、扬尘源和移动源,持续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87.2%,同比提升14.9%。深入开展造林绿化,全年完成营造林36.73万公顷。坚持依法管护未成林地,出台《山西省禁牧轮牧休牧条例》。积极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年完成97个森林乡村建设,义务植树1.52亿株。系统实施流域治理,建成“一河”“两带”“三区”“五核”汾河生态景观廊带;继续实施永定河等河流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汾河、永定河生态补水。强势推动生态修复,印发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制定全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管理办法,推动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面完成139个省级耕地基金项目的验收扫尾和清算工作,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项目成效显著。强化信息化管理,创新月度卫星影像、综合地理信息和实时视频技术,“黄河中游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成为我省首个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抓好自然资源法治建设,逐步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效能。健全自然资源领域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严格自然资源执法监管,部署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专项行动、大检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非法违法采矿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开展2021年卫片执法督导检查,对3县(市)弄虚作假等问题警示约谈。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措施
(一)全面深化改革提质增效,扎实推进国企高质量发展。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将创新型改革举措固化为制度机制,并积极谋划新一轮改革内容。持续实施深化改革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和扭亏减亏三年攻坚行动。推动国资布局优化,强化全级次企业主业核定结果运用,引导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核心产业。培育壮大化工、高端装备、信创、文旅、酿造、农业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增量资本加速布局,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增加非煤产业利润收入。健全风险防控工作体系,统筹发展与安全,全力落实能源保供政治任务,防范化解生产经营各类风险。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集聚省属企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构建专业高效的国资监督体系,动态完善国资监管权责清单。加大对省属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利用现有的相关奖补激励政策,督促省属文化企业积极开拓新的业务板块,完善产业链,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二)加快理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做好管资本和管布局工作,完善国有股权董监事管理机制,修订董监事管理相关制度,强化对重大事项议案的审核,提升股权董事履职水平。推动金融企业监管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动态掌握金融企业运营状况和突出问题。优化“一企一策”绩效考核体系,激发金融企业竞争活力。出台完善省属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增强金融企业资本实力,推动金融企业引入战略投资增资扩股,提升金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高质量金融发展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实金融企业防控风险的主体责任,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