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田园之美、古朴之风,蕴含着无穷的魅力。近年来,我省文旅部门充分发挥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为主要对象,深入实施开展“美好乡村等你来”乡村旅游数字化提升行动,精心打造“晋韵乡居”“晋味乡食”“晋风乡礼”乡村文旅品牌,延伸产业链条,持续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省接待乡村旅游游客达663.57万人次,一批生态美、有特色、高品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体验乡风乡韵。
“好风景”变成“好丰景”
人在乡村走,犹如画中游。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是云州区打造的“忘忧大道”中一处集乡村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游与景观游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是旅游业和农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成功典范。
走进唐家堡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让人流连忘返。位于该村的黄花主题公园自2018年7月开放后,采摘季节日均接待游客1000余名。黄花主题公园景观主要有黄花观景平台、眺望台、黄花主题广场和驿站以及黄花栈道等,塞上美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赏黄花、拍美景、品美食,体验田园之乐。
近年来,云州区依托黄花产业、乡土文化等资源,推进农业与生态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已经形成以黄花为媒的乡村旅游点23个,拓宽了产品类别和市场空间,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
这只是我省各地将乡村“好风景”变成“好丰景”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产品体系、市场营销等工作,深度开发乡村度假型、文化村落型、农业观光型、美食体验型等乡村旅游业态,形成了“景区带村”“企业+农户”等致富模式,吸引广大村民走上“旅游路”,吃上“旅游饭”。
乡宁县云丘山景区内的塔尔坡古村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被称为“千年民居建筑的活化石”。该景区开发了塔尔坡古村后,给原住村民提供商铺,统一管理,统一培训,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体面且富有成就感的工作,极大地增强了幸福感和获得感。游客们通过体验武术、皮影戏等民俗表演,探寻这里的乡土风情。
如今,随着“景区带村”项目的推进,云丘山景区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也带动了周边乡村全面振兴。
目前,我省各地在政策、资金、市场、人才等方面给予特色旅游村镇积极支持,有效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持续塑造乡村旅游品牌
乡村旅游品牌的塑造,是提升山西乡村旅游产业知名度、辨识度的核心要素。
近几年来,我省文旅部门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展示、产品营销、培训扶持等活动,进一步挖掘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价值,推广乡村旅游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促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消费,探索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乡村旅游+数字经济”新路径,为行业复苏、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举办乡村非遗市集,推出主题乡村旅游线路,开展乡村旅游文化节活动,组织2024年“游购乡村”系列活动……一系列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的活动更是为山西乡村旅游发展聚拢了人气。
今年4月,省文旅厅制定《2024年乡村旅游发展“六提六创”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今年,将围绕产品、文化、服务、管理、景观、宣传实施“六提六创”行动,培育引导新业态新模式,丰富旅游产品“新供给”,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走出“文旅+”新路径,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建设晋风晋韵特色美丽宜居乡村,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2024年,省文旅厅指导各地推动各具特色的“晋韵乡居”“晋味乡食”“晋风乡礼”品牌建设,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创新开发农业观光、农耕研学、农事节庆、非遗体验、民俗演艺、红色旅游、户外露营、运动休闲等乡村旅游产品,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品迭代升级。通过举办农民丰收节等系列活动,做优乡村民俗节事活动品牌,加强精品线路宣传推介,全力塑造山西“乡村四时好风光”旅游品牌。
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近几年,我省多地坚持融合发展,拓展乡村功能,创新乡村旅游产品业态,把乡村“沉睡的好资源”变为“致富的活资产”。
左权县麻田镇泽城村地处太行山中部,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自然风光秀美旖旎。漫步泽城村,传统与现代有机相融:新建的“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时尚现代,破旧老房改成文艺范儿十足的民居,一幢幢充满田园野趣又不失现代气息的建筑被巧妙地布设在村民住宅区,吸引着各地游客慕名前来。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省不断深挖非遗资源,深化“非遗+旅游”融合发展,为推动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探索了又一新路。
去年以来,我省先后举办了“2023黄河非遗大展”“非遗山西年·晋享好时光”“非遗和文创大集”等系列活动,非遗节目展演特色鲜明,非遗创意大赛优秀作品和各色非遗好物琳琅满目,市民游客观赏、购买热情高涨。
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还将非遗工坊、非遗保护传承基地融入乡村旅游线路,推进乡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实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刘家堡村(刘家堡非遗小镇)、平顺县石城镇白杨坡村、皇城相府景区、大阳古镇景区等地,已初步形成了非遗与古城镇、传统村落和旅游景区良性互动的成功模式。
今年,我省将构建新业态,优化新供给,重点实施乡村文化记忆、文物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文化小镇、农耕文明传承等工程,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一批乡村记忆馆、非遗展示体验馆、民俗博物馆、文化驿站、乡居书房等,打造晋风晋韵地方品牌,掀起“乡村旅游+非遗”产业融合发展热潮。
在三晋大地上,具有独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广大乡村,正搭乘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快车,不断书写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